长白山先锋

日博365怎么样

  当前位置:通化市组织部>>通化“五六七”发展战略
着力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双轮共进
发布时间:2017-01-13 11:14

 

中共通化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宋文刚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是市委妥善处理五个关系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育辉书记到通化任职后,携手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在广泛听取民意、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议确定的,为我市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有些同志对此理解得还不深不透,金育辉书记多次强调,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是对通化市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认识、尊重和顺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范畴。

一、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丰富内涵

(一)基本概念

党内党外、全国上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民生的关系的认识,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发展经济就是要科学增加社会财富、社会服务和提高生产率,从行业角度多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中营利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善民生主要需依靠政府用一定的经济发展成果来扶持、引导基本生存行业的进步,民生行业是与最广大的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大众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的行业,多是非营利性行业。它有多层面的意义,从政治或法律角度看,它涉及人的基本生存权力,如保证就业、分配公平、居者有其屋和安全保障等;从产业角度看,主要是一些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行业,如大众文化、大众教育、大众医疗和基本生活保障行业等。就业、教育、分配、保障被称为四大关键民生。中央对民生问题重点提出要发展教育、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二)主要区别

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动力是信贷,改善民生的主要资本动力是政府财政支出;发展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运作,改善民生离不开行政化参与;发展经济主要讲速度和效率,改善民生特别强调公平;从物质生产四环节理解,发展经济主要在生产和交换领域,其次在初次分配和生产消费领域,而改善民生主要在再分配和生活消费领域;发展经济主要是生产的问题,改善民生主要是生活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善的改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内在联系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前提、物质基础和推动力,离开经济发展谈民生改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的,发展经济是手段,如果为发展而发展,发展毫无意义。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二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一)民生改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都是独立的自由的市场主体,他们都是活的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生命体,生产、经营是天职,求生存、谋发展是本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本性。国家能够为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依法规范和引导他们的经济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好他们的裁判。在这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不再是直接管理企业、直接组织社会生产或发展经济,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管理和调控市场。如仍坚持以GDP为中心,难免出现三种结果:一是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或者把对GDP贡献大的企业揽在怀里,有求必应,而对其他企业则不屑一顾,从而背离公平竞争法则;二是混乱、失控状态将成为市场常态,投机之风盛行,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各个市场;三是民生成为企业不收、政府不留的弃儿,由此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显然,已经不能再把GDP当做工作中心或中心工作了。因此,民生取代GDP的中心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曾深刻指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二)民生改善是政府的最重要职能

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从世界范围看,政府围绕民生转,就是围绕人民转,如忽视民生就违背民意,丧失民心,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皆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政治上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经济上讲,有强大的国有经济的支撑和充分有效的宏观调控,使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在计划经济中,民生与经济的关系是直接的,改善民生寓于发展经济之中。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与民生的关系是间接的,是通过市场联接的。发展经济不等于改善民生,而且,在市场失控、混乱状态中,经济发展而背离民生,经济越发展,人民越贫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把蛋糕做大,把财富做大,把利润做大,是企业的天职,但是,把蛋糕做大,可不是为了改善民生,它没有这个职能。谁分蛋糕?谁管民生?政府。政府一般不做蛋糕,政府是主持分蛋糕的,是主持公平正义的。从政企分开那天起,政府就把经营权还给了企业,企业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还给了政府。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做蛋糕、创效益去了。冷落民生、分配不公、市场失控、人民群众不满意,说明政府职能错位、失职,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民生改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不断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众,既是治国理政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体现社会主义制优越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因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集中体在效率上,求高效率高速度发展是每一个活的经济实体的本能,所以实现公平正义应是国家收入分配制的第一要义或最高原则。要着重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依法规范初次分配,使所有者、经营、动者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当务之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禁止本所得侵蚀劳动所得,禁止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禁止企业高管侵蚀股东和职工利益,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侵蚀国有资本和收益,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切实保护劳动者和小股东合法权益,引导劳资双方建立和谐关系;二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要依法、规范地行使二次分配的力,在阳光下运作,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运作,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当务之急是改革劫贫济富税收制度,逐步缩小贫富差别,财政投入重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重在提供教育、疗、养老等等公共产品;三是重视三次分配(有人把慈善看做三次分配,其实,市场交换才是功能强大的无所不在的三次分配),建立健全组织严密、灵敏高效、功能强大、广泛覆盖的市场监控体系,确保等价交换,公平交易。

三、重点抓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实现路径

去年底,我们召开市委六届五次全会谋划十三五发展,确立了妥善处理五个关系、扎实推进六个一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七个通化和建设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国际医药健康名城的整体发展思路——如果说,打造七个通化,建设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和国际医药健康名城是十三五通化发展的过河任务,那么六个一 五个关系的提出,就是解决了过河桥或船的路径问题。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组和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扎实开展冬季行动三早行动,全力破解建设资金、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大抓项目、大上项目、大建项目。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既眼睛向内,盯住现有企业,大力支持扩能改造、再上新项目;又眼睛向外,引进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增加税源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千方百计稳定工业增长。及时落实和出台稳增长政策,加大本地产品互采互用力度,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机构服务经济发展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四是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高端发展。突出发展大健康产业,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医药、食品、旅游产业为支撑,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和全品牌文化链,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支柱和优势产业进行整合、提升和重构,加快构建具有通化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五是全力推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按照提升功能、补齐短板、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地下管廊、棚户区改造、市政设施升级改造、全民健身中心、红旗立交桥、立体智能停车场、龙岗山公园、江南公园、城市亮化、城市供热等城建重点工程,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坚定不移去产能,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抓住关键补短板,扎实推进校地合作,深化简政放权,着力构建”“政商关系。七是着力加快向南开放窗口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建设向南开放窗口的若干意见》,我市成立了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筹建办公室,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有序有力推动筹建工作。八是切实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民声、改善民生,了解民愿、化解民怨,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民生实事。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精心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思考

通化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年初以来,我们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个五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通化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也突出存在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经济总量和市本级财政压力仍然较大的问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需要始终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量力而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民生改善十分重要,但又不得不坚持先生产,后消费(民生)的原则,所以重在掌握二者的。今后经济和民生的增长速度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要通过调整使民生比重持续上升,除财政对民生要持续提高比重外,还要注意促进金融、企业和民间对民生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通过增加民生消费来促进生产的发展。主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达到改善经济与民生的关系。发展模式要转移到注重资源节约、注重环境友好、注重民生、兼顾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发展方向上来,达到发展经济与民生改善的和谐统一。注重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民生调整,经济发展较慢时,应临时性将力量多分配给发展。发展经济的龙头行业短期是第二产业、长期主要由第三产业接棒;改善民生的短期优先对象时要转移到紧迫民生方面如就业、保障性住房等,长期仍以追求就业、教育、分配、医疗、基本保障等重要民生共同较快发展为重点。

(二)以制度作保证,以动真格体现民心

爱民要动真感情,为民要有真举措,惠民要见真成效以政策性法规规定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包括各具体项目的数量比重,应及时进行调整的制度保证。注意用地方税赋权力、分配权力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向合理比重上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要有明确的前瞻性规定。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成果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比重上要有经常性的科学指导纲领和考核检查制度,民生项目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有法制化、科学化的规划约束。探索将经济与民生的比重分配占GDP的比重等民生指标上升为对各级的主要考核指标。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除多制定制度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感情投入和资金投入。民生事业需要感情投入,只有真心体贴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只有保证资金投入,才能真正使各项为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表明对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真心实意。要在公共财政的引领下,吸纳全社会的资金、技术、服务等综合投入。

(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型与强化市场运作等多力并举

要赋予政府加强扶持民生的重要职责,提高直接以财政等支持手段作为搞好民生的重要要务。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促进政府职能转型与强化市场运作并举,既要加快转变政府民生职能,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根据财力可能与群众需求,更好、更全面地解决好民生问题,履行好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引导更多的人承担社会责任,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更好地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要突出抓好底线民生,更多的关心困难群体,保证兜住底线,关注底线民生、关注长远民生。民生问题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各地应建立健全改善民生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围绕落实为民工程承诺、解决关键民生问题开展工作,形成齐心合力抓民生局面,树立取信于民的良好形象。

(四)改善民生要敢于多做重大调整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特别是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我们抓发展、抓招商、抓振兴、抓转型,最终目的还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创新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一是把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到加强校地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传化应用,促进通化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域内企事业创新需求实现无缝链接,促进校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实现联动发展,着力构建校地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二是分配原则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移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上。把增加职工报酬、提高个人分配占GDP的比重、提高民生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作为重中之重。三是对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和基本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要敢于扩大化。比如推广城乡全面低保和城乡全面医保,特别是强力推广家庭最低基本就业保障和最低住房保障等,避免民生引发严重经济问题。四是通过完善民情沟通、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来促进民生。五要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重大决策比如财政支出要公开征求意见、网上公布结果,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推进阳光政务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当事人的意见进入决策层。通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来保障民生。

总之,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我们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都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可以使我们党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同时,使老百姓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